改善民生——关于市政排水管线进行清淤检测功能修复的提案
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是城市的命脉,城市安全运行在与此,长远发展在于此,防洪排涝在于此。近年来,国家、省、市多次强调黑臭水体治理和实现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开展攻坚行动,旨在打造循环可持续的水体环境,是一项利在千秋的民生和生态工程。

我区市政排水管线运行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带来的水环境隐患和次生影响已是先发之势。一是河道污染方面,城区部分河段周边小区雨污合流,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存在雨污混接,虽在下游河道截流井进行截留,但在雨季,截流井溢流容易造成周边河道水体污染。二是污水处理厂运行方面,排水管道的错口、混接及渗漏,大量雨水和地下水的混入容易造成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和水量不稳定,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三是管道日常运行方面,出现了接口错位渗漏、破损,严重淤塞、腐蚀、错位、脱节、塌陷、严重渗漏、老旧破损等问题,造成多起路面大范围塌陷事故,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及人身安全。
此次我提出的实施市政排水管网清淤检测功能修复工程,目的就是从大局部署排水管网检测功能修复,提高“治未病”的本领,提前预见“病症”,治标更要治本,全面统筹考量,打破大干作大难、小干作小难、不干老作难的僵局,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
(一)加强技术支撑。通过CCTV检测、内窥、机器人探测等相关设备,检测管道堵塞、漏水和破损情况,找准痛点和难点,“一点一策”制定方案。通过内衬固化等非开挖法进行创新性点状修复,通过水泥砼注浆等措施修补空洞。切实打通城市排水管道的“任督二脉”,塑造城市排水系统的强健体魄。
(二)加大投资力度,按照排水管网建设时限分期、分批、先急后缓实施我区雨污水管线清淤检测功能修复项目。
(三)实现常态管理。实行片区排水管道维护“网格化”管理,建立行业部门、街道、社区多级巡查制度,联防联动,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
